|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 * i3 l# C5 \! N% b3 U8 H, i3 F, d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1 C6 L" P: C6 p* K2 a6 C4 {& Z
AT结构 ( r7 \8 V9 v# Z" j7 f% v" C) R
\3 Z: E# P: [; _* D3 v7 k
, l7 n1 P, Y# [' [& `- C) B- E, Y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O7 H3 T8 W, u7 |+ F
Baby AT / X% G7 z1 ^$ m3 [# o
; \5 |- A, h0 N5 w6 R: S! k( o
$ i+ t6 b3 }& }3 j" ]
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 [8 G K7 i. K8 n4 o+ J& f5 wBaby AT主板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2 v, g2 ?* P+ \1 R9 P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I/0插槽、外围设备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标准机箱上使用。最常见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个I/0扩展槽。# u& M& w$ j4 o4 x& _ P
! f7 {8 k, ^ g5 ^, N- Q7 J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 S4 Z7 A( T3 Q& k( R. v! {' T+ C3 O7 \
ATX结构
( k, f2 r7 a& K, B- A% _# Z6 F: P; _% ` 8 o: ]: q1 t; p8 F6 q8 V7 d, H6 S2 n/ x
2 N/ ^( [6 ^3 e* r- [9 p' r
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 B# {' e" G' S1 Y- C" ^4 i" N) X5 W q7 A& i* S
5 g3 \3 S$ T- S1 m" F, q* o" y
5 Q9 j/ k' o0 s; bATX结构主板
& C; m! q* V/ A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越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控制器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 i% @, K: R,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 g3 O6 ?6 q" S* }1 n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3 |/ {* K* s7 r1 M/ U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0 e8 x$ G5 y: n4 \7 k6 U( w; Q' S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9 ~" w$ |' T* Y' q |! Q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Z0 B& N0 {# T: d$ C
% Z( e0 P0 H- c5 c! @0 E6 r4 I- A1 x. j" Y$ I+ w
Micro ATX ; p9 q9 I& {0 q# o# ^2 w
! k( W: L$ r+ V' ` C 2 \7 v8 F S L% [5 ]
Micro ATX保持了ATX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ATX兼容。
0 ^1 h5 s+ q# J! t3 I& T7 u1 U. G8 A3 H
~5 n; P. `/ g7 E
1 @! w4 F" r4 d; L3 x0 W) h& \5 P
/ w2 I& K7 u. S8 j4 U
MATX结构主板
3 D9 a4 P8 f& u$ R: @7 N0 G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3-4只,DIMM插槽为2-3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0.92平方英寸,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Micro ATX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Micro ATX标准,在DIY市场上也常能见到Micro ATX主板。! A m% e$ ]* X
BTX
7 x6 N5 n7 M" t5 l6 @" ]
. V! L, }+ s( [9 V; m) V & b/ g- N s- {5 G# |8 ~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 AT一样。革命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革命的顺利过渡。
+ y, x0 x( ^2 `& V7 b3 e- X5 d. G3 |/ |
. S4 y) f/ d7 s: H
) p2 x9 ]6 h; n& r
三种常见主板结构对比
: L* a" k4 \ |3 Z BTX具有如下特点:( d) s+ e9 ]6 `
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0 M* d8 c; o" t- b5 K) E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