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电脑主板比较复杂,故障率比较高,故障现象较复杂,分布也较分散。现简介如下:# @% p& t+ o: `
(1)各种连接线短路、断路故障
' h3 L- R, W9 r各种连接线不该通处短路,该通处断开不通;IC芯片、电阻、电容、三极管、电感等元器件引脚断、短路、击穿;连线、引脚与电源、地线短路导通;印刷板线断开、短路以及焊盘脱落等。这些都是常见故障。
' V- n* q4 e( V(2)DMA控制器和辅助电路故障. u3 S$ X: |6 l7 e
DMA控制器功能较强,故障率较高;辅助电路芯片及输入信号电路亦容易产生故障。
! v6 g. T R+ X: Y& J8 \7 w(3)RS-232串行接口控制器故障
0 a. a# ?% U; n& p5 T& E3 n! rPC机中的串行接口控制器有独立的,也有与其他接口合在一起的。串行接口故障率较高。
* g2 }* @, Q7 q. V6 d(4)时钟控制器、总线控制器故障8 Z8 V+ m2 L/ S" H! k
时钟控制器、总线控制器、总线驱动器、控制命令芯片,均有可能存在故障。
, V( ^1 b- }: j(5)内存芯片RAM故障
0 ~. k' e7 V$ G9 c% NPC机中内存芯片较多,利用率较高,芯片本身故障率也较高。
( m8 n6 b6 G; S6 ?* W2 c9 ^(6)数据总线故障+ Z- f3 ?/ ~# l7 s) P9 _
主板中的CPU、存储器、I/O设备的数据传输总线、总线缓冲寄存器/驱动器等,亦有程度不同的故障发生。/ W3 F( y& E' J9 @; M8 D
(7)地址总线故障( |4 n* `' z7 \5 p
表现在主板中CPU传送地址的地址总线、地址锁存器及地址缓冲寄存器/驱动器等处。
: C; L. ]5 y# T# t/ p3 C(8)内存控制信号与地址产生电路故障
" C( Q5 H/ i1 u指RAS/CAS行/列地址选通信号、行/列地址延时控制信号及行/列地址的电路出错。; z' d0 z7 e) A1 B& N8 f9 a
(9)个别插座、引脚松脱等接触不良故障
; m8 r0 R8 z E9 N指芯片与插座因锈蚀、氧化、弹性减弱,引脚脱焊、折断以及开关接触不良而产生的故障。
4 I% b8 ]5 w9 P! y/ w% X" Q/ l(10)I/O通道插槽故障! L2 ]* ^( a- E
指I/O通道插槽中的铜片脱落、弹性减弱、折断短接,插脚虚焊、脱焊、灰尘过多或掉入异物而产生的故障。
. r9 `$ y8 R: H) m: d, Y- O(11)特殊情况引起的故障3 q+ F% A& l4 X0 t; z" P
指受冲击、强震、电击、电压突然升高、负载不匹配或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故障,以及因安装、设置及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人为故障。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器、并行接口控制器的芯片亦会产生故障,但故障率一般9 S* u2 w1 K( r% C" d8 K
很低。
% O( x3 R- }& M(12)电源控制器的故障, q1 y- I' ?8 z) r4 X( E
一般电源输出控制器电流较大,发热量大,如果控制芯片或集成块的质量不佳或散热不良,故障率较高。以及它周围的电源滤波电容因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也会因为电解液干涸造成失效,从而引起电源输出的纹波增大造成主板工作不稳定。+ v: a- H( |4 p! `( P0 @; \+ R
上述故障并非产生在一块主板上,其中有60%左右的故障会导致主板不能启动工作;有35%的故障将使主板的工作不正常;另外5%左右为随机的特殊故障,表现为主板状态不稳定。
; F7 _) Q/ I3 V) {/ N: u2 I 检查主板故障的常用方法9 ?# f+ u( G' X5 w; a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
& [1 S, Q2 H( P G1.清洁法
! r3 {- b* G# b( }7 I& g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 u) Q0 h/ \) D- v1 Z4 ~2.观察法( p! O8 a8 T [* J8 a4 T% M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G, h! ]/ @9 I, p4 S" _/ U
3.电阻、电压测量法/ ?; {- U( I# X5 t! k4 x; Q- x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6 j% J# b" L! P: ~- ?(1)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2)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3)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P4 d/ \3 Z! D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0 x, F, V* y6 t$ U. |) }! Q
4.拔插交换法
0 x% l& W5 q1 g. N(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4 J: i) F, Y4 j
5.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1 F: ?% u% K* ?' j" T6 F" G(1)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j, r5 v W/ m
(2)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
# A5 j; H6 L+ O$ u- @) _4 X, K6.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0 K7 ^& I5 }& i; z7 T! m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 G" e* Z8 m2 D7.软件诊断法# T! l. r) [) W( p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