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查看: 244|回复: 1

电脑电源的维修常识,不怕电源被烧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5 1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电脑电源是电脑系统中比较重要的部件。,电源的好坏决定了电脑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它长期工作在高压, 高温的环境中, 电压的波动,电流冲击,各种电源干扰都有可能造成损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源的内部结构以及电源维修所需掌握的知识。' g7 S3 n0 [4 w" L

; h' A' Q4 f9 ^电脑电源的内部结构:
* y6 |* [+ {( ^  X3 f& t
: i; l) p$ }3 o9 L一个完整的一级和二级EMI电路应该是这样的:" ]0 T) C8 B" ]+ Y

% X$ d2 u* |& T: T  y. U; W上图中的电路图和下面实物对应部分参看一下就是,不懂没关系,日后有兴趣再继续深入学习的话自然会了解的。/ t$ l3 q; T5 K9 H7 t: Z
7 v& H% G" X9 P5 I
简单说说标注字母所代表的元件:RV1代表压敏电阻(MOV);C1和C2代表Y电容,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如UL、CSA等标识)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L1和L2代表铁氧体线圈;C3是X电容;(X电容是并联在市电输入火线和零线之间的任何电容,Y电容是成对出现的,需要串联连接到火线和零线之间并将两个电容的中点接地,也就是连接到电源外壳上,因而对于市电输入而言它们是并联的。 ) 3 _5 Q- D( g% l1 T: @7 c; ]( S

4 ?: R! Z7 d7 P2 F: _. X
. G9 B: S$ B$ g& d0 p1 _电脑电源一次侧和二次侧:7 q+ g, c- P- ~6 O
9 s' |* [6 E8 k3 ~
通常PC电源在两个散热片之间会有三个变压器,当然不是每一种的拓扑结构都是这样,主开关变压器是最大的那个,中等体积的变压器(待机变压器)用来产生+5Vsb输出,而最小的变压器(推动变压器)用于PWM控制电路,用来隔离二次侧和一次侧电路。但是要注意,在一些电源里不使用变压器作为一、二次侧电路,而使用一个或几个光耦来分隔,所以在这些电源里你可能只找到两个变压器。6 M6 G: n  y1 @8 g1 V5 j! l
! r  l, V/ y  X, M9 f0 Z
在一次侧散热片上你能找到主开关管,如果电源配备了主动PFC,还包括PFC开关管和配套的快恢复二极管。一些厂商会将主动PFC放在一个独立的散热片上,在这些电源里你在一次侧找到两个散热片。在二次侧散热片上你能找到若干个整流管。它们内部是两个封装在一起的整流用功率二极管。 你还会发现一些属于输出滤波级的小号的电解电容与线圈,找到它们你就找到了二次侧。一个确定一次侧与二次侧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输出的接线组连接在二次侧而输入接线连接在一次侧。+ U) I: D/ v$ Z& B) x; E( G+ P
/ h0 S  O& F2 A9 L
电脑电源一级EMI和二级EMI滤波电路
9 |* v/ A( r; k; A* Q+ D" r( r1 v6 V% T  d6 p* V
EMI滤波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电源及设备而起到滤除外界电网的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干扰,也能抑制电源产生的杂波传导干扰市电。& i- N2 X  Q5 B1 j2 H6 Y
1 \, o$ J$ k( R
% ]( P7 w" S9 e& z9 ~" N4 {$ |
电脑电源高压滤波电容在一些电源的实物拆解图中,我们是否会注意到一点,高压滤波电容有的是用一对,而有的只用一个。原因在于:对于半桥拓扑的电源,一次侧的两颗大电容的容量要求比较高。无PFC或被动PFC的电源需要倍压输入电路,因而一次侧大电容是两颗200V左右串联的规格;而配备主动PFC的电源,PFC电路本身就能完成升压功能,经过主动PFC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一般比较高,因而不需要倍压电路,电容是耐压值400V左右的规格。
8 [. Y9 A" c0 }2 ~+ _
& ^# T! l9 l1 v8 B$ L1 L# P- O1 H1 S文章转载:重庆厨师培训(www.xdchuyi.com)

手机扫码浏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26 1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人还是厚道点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最新贴|维修网 ( 粤ICP备09047344号

GMT+8, 2025-5-7 20:36 , Processed in 0.88491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