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查看: 223|回复: 3

这支电阻是起什么作用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17: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接修了一台电视三无故障。经检查开关管击穿短路,换上新管和保险丝后,接一支假负载,测B+为50V。续查故障原因,过有一分钟,开关管又击穿损坏,连续烧坏三支开关管。都是烧过1-3分钟击穿的,损坏的管子非常热。最后查出图中的R741[2K] 断路。恳请各位师傅帮助分析一下这支电阻它是起什么作用的
! L- B' F5 R. l( J+ K 我曾为此翻过很多书籍,但没有一篇文章讲解此件的,恳请各位师傅高手能发表一点您的见解,大家互相 共同提高。先谢谢啦。
/ D" _7 R# d' R- p8 E+ {+ W- d( w& B; L2 q5 P4 s7 @% o/ L, J2 ^
7 E/ @2 y, j: ~# }
STR41090电源(A4).BMP
$ F0 M: H$ K2 O  q. S; R9 r TDA两片机电源(A4).BMP

手机扫码浏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7: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第一张图纸发错了,见第二张。( E. f# B, i1 L# T
我对此件的做用研究了很久,初步有了一个不太成熟的结论。
4 q0 a' I7 B7 m) k8 i4 l1 W" X3 W还是先听一听同行朋友的吧。再参考你们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17: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V734组成分压电路,当输出电压过高是V734击穿,可控硅导通使开关管截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7: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好:我发的以上贴暂还无人参与。那我就先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了,因为没有翻到任何参考资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理解不一定正确,还希望同行朋友的批评指教。4 v, t6 \9 L6 ^! d! f
图中的v725,v726工作在开关震荡状态,且与开关管同步。那么它又是如何震荡和与开关管保持同步的呢?。
" X: Q8 V- Y/ c8 @ 大家知道工作在震荡状态必须要有正反馈,而图中的v725,v726的正反馈又是从何处加入的呢?。暂忽略R741的做用.图中C742(2200P)是决定震荡时间的。它的充电电流有两路,R714,R715和R748经过R742等入地。充电电压如达到0.7V以上则v725,v726同时导通。可以看出这个电路只是一个v725,v726延时导通的电路,并不会产生震荡。! d( R& L' h+ v3 E/ k
下面我们再分析接入R741的情况。大家知道由于开关电源的性质只有开关变压器的正反馈绕组[9-10端]与初级绕组[1-12端]是同相位的,其它绕组与初级绕组都是反相位的。也就是说开关管截止时其他绕组才向次级释放能量。' {7 v" N+ s0 W8 O" W" ^
图中的7-8绕组是稳压取样电源。开关管截止时[即v725,v726的导通导致开关管截止]8端为正,7端为负。8端的正电压除经v741向稳压取样供电外,还经R741向c742充电。这个充电电流的路径是:8端-R741-c742-v725的be-7端。在c742上形成右正左负的电压。这个电压构成了对v725的反偏置[经R742-地-v725eb]。同时还经R742-v743-R743放电。- e) f4 F- }! u) A9 f# _
开关管再次导通时,由R714,R715和R748对c742充电,这次充电它要克服c742上残存的反向电压,在v725基级充到超过正0.7v时再次导通,导致开关管截止。这样由于7-8绕组对充电回路的加入就形成了震荡状态,而且与开关管同步。
& k& f/ Z. q4 Y; o R741断路为何烧开关管分析:2 K3 d( U! l! Y4 M4 s! I: ]& `/ [
开机后,v725,v726只是延迟后导通,由于它们的长期导通构成了对开关管基级的分流。但是开关管还是处于弱震荡状态,它导通时就达不到深饱和,而引起开关管严重发热烧毁。另外三楼说的对,它还起过压取样保护作用。 0 R9 s2 l2 V% o1 o
望同行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3 B! \" _/ \" W+ I$ E9 _* [ 下次再分析一下v724,v743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最新贴|维修网 ( 粤ICP备09047344号

GMT+8, 2025-5-12 15:04 , Processed in 0.50859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