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太阳西下之后的幽暗中,一眼望去,每座楼里那星星闪烁般的灯火开始燃起。如果你闭目冥想,仿佛可以看到无数个孩子在其父母严厉的眼神中,匍匐在写字台前书写着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所谓文化知识作业;如果你再闭目冥听,父母们大声的喊叫和打骂声依稀像动物园里的狮吼一般让那些幼小的心灵颤抖不已。“文化”,这个原本非常优雅的词汇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却时常像驯兽一样残暴。然而更让人辛酸和悲哀的是,这种驯兽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却没有雄狮般的威武雄壮和傲傲风骨,相反,却是一群群弱不禁风、唯唯诺诺的驯服绵羊。在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土上,中国在近几十年中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我们可以为我们目前所成就的现代科技津津乐道,但在近代世界历史文化的总账目表上,我们缺乏尖端人物的杰出笔墨。当“诺贝尔情结”成为一个民族的世纪梦想时,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当代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以及大学者?为什么中国的一些杰出人才在迈向世界的旅途中被我们自己无情地扼杀?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只能培养出考试高手而普遍缺乏创造力,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或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早在十年前,一场中日青少年的野营生存较量是以中方青少年的惨败而告终的。于是高傲的日本人曾经扬言:中国的下一代人将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对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反思,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反思,反思是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反思我们的课堂学生收获有多少……要反思要思考的很多,在没有看《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之前,有许多问题,我虽然也会一闪而过,但不会有太多的深思,觉得似乎就应该如此,但在看了书之后,往往就会引起我的共鸣。把我潜意识里的想法都唤醒,呼之欲出了。% p3 B+ Y' a) e/ G. g% ^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