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又称为“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Intel x86架构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而x86架构的CPU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影响颇为深远。
7 h, E7 L# u5 y+ ?9 n2 l* w
% @1 ^& y7 ?" S) i: M" w/ k
, `0 ]) g4 e! R! S
一代一代经典的CPU2 q; m3 ^& Y3 y( F- g. {4 ^/ g
" J6 z, V, y) R# ^' ? N
许多对电脑知识略知一二的朋友大多会知道CPU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晶体管了,提高CPU的速度,最重要的一点说白了就是如何在相同的CPU面积里面放进去更加多的晶体管,由于CPU实在太小,太精密,里面组成了数目相当多的晶体管,所以人手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只能够通过光刻工艺来进行加工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块CPU里面为什么可以数量如此之多的晶体管。晶体管其实就是一个双位的开关:即开和关。如果您回忆起基本计算的时代,那就是一台计算机需要进行工作的全部。两种选择,开和关,对于机器来说即0和1。那么您将如何制作一个CPU呢?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的为您讲述中央处理器从一堆沙子到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全过程。(由于CPU的制作过程技术含量太高,小编能力有限,图片与介绍都来至互联网收集)。本文仅是让大家对CPU制作过程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这样小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 M; d; e+ Y {5 Q<!--advertisement code begin--><!--none--><!--advertisement code end-->, z; x1 k5 Z9 a" T, w! D
● 制造CPU的基本原料8 i5 y& v! g: o+ P
) R& z" I+ z1 q- E
如果问及CPU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会轻而易举的给出答案—是硅。这是不假,但硅又来自哪里呢?其实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难以想象吧,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功能强大,充满着神秘感的CPU竟然来自那根本一文不值的沙子。当然这中间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制造过程才行。不过不是随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细选,从中提取出最最纯净的硅原料才行。试想一下,如果用那最最廉价而又储量充足的原料做成CPU,那么成品的质量会怎样,你还能用上像现在这样高性能的处理器吗?- j8 `, S/ u9 N; {, Y
& M4 f- z# V I c' j% |# u1 D- G! b
8 g- d( h! p3 M& q/ K7 `% Q
' k/ l: ~- {, e/ w7 e8 W3 [- y1 I! i 英特尔技术人员在半导体生产工厂内使用自动化测量工具
* `/ @" X- [0 M9 `依据严格的质量标准对晶圆的制造进度进行监测。
& R( t+ f$ m% i- b3 o' F. r0 P) b; ]& d# n
除去硅之外,制造CPU还需要一种重要的材料就是金属。目前为止,铝已经成为制作处理器内部配件的主要金属材料,而铜则逐渐被淘汰,这是有一些原因的,在目前的CPU工作电压下,铝的电迁移特性要明显好于铜。所谓电迁移问题,就是指当大量电子流过一段导体时,导体物质原子受电子撞击而离开原有位置,留下空位,空位过多则会导致导体连线断开,而离开原位的原子停留在其它位置,会造成其它地方的短路从而影响芯片的逻辑功能,进而导致芯片无法使用。这就是许多Northwood Pentium 4换上SNDS(北木暴毕综合症)的原因,当发烧友们第一次给Northwood Pentium 4超频就急于求成,大幅提高芯片电压时,严重的电迁移问题导致了CPU的瘫痪。这就是Intel首次尝试铜互连技术的经历,它显然需要一些改进。不过另一方面讲,应用铜互连技术可以减小芯片面积,同时由于铜导体的电阻更低,其上电流通过的速度也更快。
0 x0 u5 b5 Q- R% N+ ]2 B& ~2 V) Y/ Q a7 k4 b G, B
除了这两样主要的材料之外,在芯片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一些种类的化学原料,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5 l4 e% Z# ?1 S r
1 K0 l+ I0 y8 l1 G9 Z6 j3 j* r 8 \( t! b' Q! ]3 o0 |; P/ [
g! A6 r7 d1 P
CPU制造的准备阶段<!--advertisement code begin--><!--none--><!--advertisement code end-->
* j* d& Q8 N, W
; y$ U7 c& U3 T 在必备原材料的采集工作完毕之后,这些原材料中的一部分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而作为最主要的原料,硅的处理工作至关重要。首先,硅原料要进行化学提纯,这一步骤使其达到可供半导体工业使用的原料级别。而为了使这些硅原料能够满足集成电路制造的加工需要,还必须将其整形,这一步是通过溶化硅原料,然后将液态硅注入大型高温石英容器而完成的。 g+ s" f/ Z: Y. Y. [! U, O$ k
$ a( W5 b4 F7 J, P
" z8 e- g2 A' \$ z$ e6 g
! }: ? t T& g8 R/ ^ 晶圆上的方块称为“芯片(die)”4 |+ ~! _# _% b U5 w+ ^6 Y9 |
每个微处理器都会成为个人计算机系统的“大脑”。3 t- _/ ^8 v3 }$ S0 R4 \
^* k3 [, c% _+ b
! @* p1 f- Q; b' V- R0 E" N
, B4 }) P9 G' Z4 z8 v% q而后,将原料进行高温溶化。中学化学课上我们学到过,许多固体内部原子是晶体结构,硅也是如此。为了达到高性能处理器的要求,整块硅原料必须高度纯净,及单晶硅。然后从高温容器中采用旋转拉伸的方式将硅原料取出,此时一个圆柱体的硅锭就产生了。从目前所使用的工艺来看,硅锭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200毫米。不过现在Intel和其它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使用300毫米直径的硅锭了。在保留硅锭的各种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横截面的面积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不过只要企业肯投入大批资金来研究,还是可以实现的。Intel为研制和生产300毫米硅锭而建立的工厂耗费了大约35亿美元,新技术的成功使得Intel可以制造复杂程度更高,功能更强大的集成电路芯片。而200毫米硅锭的工厂也耗费了15亿美元。下面就从硅锭的切片开始介绍CPU的制造过程。
8 S; w8 s* t8 w5 A5 S
- }' e6 q7 ?2 i1 W
9 M9 X s5 P4 o% v
1 A! e9 ~2 s# x/ j+ W+ A9 V 清洁的空气源源不断地从天花板和地板中的空隙中流入室内。1 D; s b8 }8 Z$ [ e1 }! H
无尘车间中的全部空气每分钟都会多次更换。
/ M. Y$ S. `& j" ]$ m! P
8 H( ]4 D) z/ V9 c4 H
4 a2 _# B" |. ^; v' r8 l2 B: f: ~: s+ m! u/ O0 E
在制成硅锭并确保其是一个绝对的圆柱体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将这个圆柱体硅锭切片,切片越薄,用料越省,自然可以生产的处理器芯片就更多。切片还要镜面精加工的处理来确保表面绝对光滑,之后检查是否有扭曲或其它问题。这一步的质量检验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成品CPU的质量。
) P% A5 S, s. D/ |- c. y& K9 P: o6 ]& }- D
新的切片中要掺入一些物质而使之成为真正的半导体材料,而后在其上刻划代表着各种逻辑功能的晶体管电路。掺入的物质原子进入硅原子之间的空隙,彼此之间发生原子力的作用,从而使得硅原料具有半导体的特性。今天的半导体制造多选择CMOS工艺(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其中互补一词表示半导体中N型MOS管和P型MOS管之间的交互作用。而N和P在电子工艺中分别代表负极和正极。多数情况下,切片被掺入化学物质而形成P型衬底,在其上刻划的逻辑电路要遵循nMOS电路的特性来设计,这种类型的晶体管空间利用率更高也更加节能。同时在多数情况下,必须尽量限制pMOS型晶体管的出现,因为在制造过程的后期,需要将N型材料植入P型衬底当中,而这一过程会导致pMOS管的形成。
4 f1 i$ e( J1 ~; [- i2 X( w" H) O
在掺入化学物质的工作完成之后,标准的切片就完成了。然后将每一个切片放入高温炉中加热,通过控制加温时间而使得切片表面生成一层二氧化硅膜。通过密切监测温度,空气成分和加温时间,该二氧化硅层的厚度是可以控制的。在Intel的90纳米制造工艺中,门氧化物的宽度小到了惊人的5个原子厚度。这一层门电路也是晶体管门电路的一部分,晶体管门电路的作用是控制其间电子的流动,通过对门电压的控制,电子的流动被严格控制,而不论输入输出端口电压的大小。# `6 l7 @9 {, {$ S
: k( v# f9 M9 k* t9 | 准备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二氧化硅层上覆盖一个感光层。这一层物质用于同一层中的其它控制应用。这层物质在干燥时具有很好的感光效果,而且在光刻蚀过程结束之后,能够通过化学方法将其溶解并除去。0 k9 ?8 X4 `3 w6 M) H- e# E f/ I
. C" t5 |( D7 H, n
. T8 }5 A/ \/ @, `; x* G9 a
: H9 W) a; S: O1 B2 N: X光刻蚀<!--advertisement code begin--><!--none--><!--advertisement code end-->7 m9 J3 }4 u, X
8 h7 W B6 s- p o( b6 Y, ]4 b
这是目前的CPU制造过程当中工艺非常复杂的一个步骤,为什么这么说呢?光刻蚀过程就是使用一定波长的光在感光层中刻出相应的刻痕, 由此改变该处材料的化学特性。这项技术对于所用光的波长要求极为严格,需要使用短波长的紫外线和大曲率的透镜。刻蚀过程还会受到晶圆上的污点的影响。每一步刻蚀都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设计每一步过程的所需要的数据量都可以用10GB的单位来计量,而且制造每块处理器所需要的刻蚀步骤都超过20步(每一步进行一层刻蚀)。而且每一层刻蚀的图纸如果放大许多倍的话,可以和整个纽约市外加郊区范围的地图相比,甚至还要复杂,试想一下,把整个纽约地图缩小到实际面积大小只有100个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那么这个芯片的结构有多么复杂,可想而知了吧。
( [9 U) D4 ?- q5 m2 ]0 F4 g; b2 H y( q' Y" a3 j$ N3 ^( T3 `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