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9-9 19: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研究安全性的问题时,无论任何事故及其影响的大小都以直接与其所含能量相关的原理为基础,进而提出通过控制能量来保证安全的方案。
- b( B' m6 k# r) ]( f/ z1.3.2 固有安全设计, `/ F* ?0 Q( r: S Q' `8 b
固有安全性是产品设计本身所赋予的安全性。进行固有安全性的设计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最本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的设计方法和工程方法,确保系统的固有安全水平。+ O6 L( k' Y. y \+ _* ^
1.3.3 隔离/ t; z5 ^$ M Y
隔离是采用物理分离,隔板、栅栏或机械方式等措施,将已确认的危害同人员及设施隔离,从而避免接触危害或将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控制危害的影响。4 z" ]; D$ @! q7 ?. d, `0 w
1.3.4 闭锁、锁定及连锁
7 S/ e6 n' u& M* @8 v4 q4 G8 ` 闭锁、锁定及连锁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措施。这些措施的功能是防止不相容事件接连发生,或防止事故在不正确的时间中发生或者以错误的顺序发生。常见的例子,如冲床及其他一些机器的安全保护装置。/ z0 x l8 t" [5 l5 `$ L/ Q
1.3.5 故障安全设计: ^( M2 S: F" q1 |
故障-安全设计应保证故障不影响系统,或使系统不会造成损害。在大多数实践中,这种设计使系统发生故障时停止工作。在任何情况下,故障-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P- H( k& Y1 J* j$ I7 w2 F
(1) 保护人员的安全;* M: i1 c) x( K! s+ L- ^
(2) 保护环境,避免引发爆炸、火灾等灾害;
! g, U7 h+ l3 i7 m(3) 防止设备损坏;
, [$ e2 Q8 n9 l$ ] E8 E( a$ {(4) 防止降低或丧失使用性能。$ k2 R9 q) L" m
1.3.6 故障最少设计
3 D9 t& D$ y5 x. F+ [4 U1 @ 减少故障的方法有降低故障率(如采用冗余技术等)、监控、中断与修复、加大安全系数和预报、预警等方法。$ c9 L& }( q: h z/ A% Q6 h# D
1.3.7 安全系数法) u% a, X: j5 K) r
采用安全系数以尽量减少结构及材料的故障,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在能量及状态控制措施中,也把这种设计思想作为保证安全的一种重要措施。3 }' ^2 {# j5 n
1.3.8 警示装置& O( ?: {* ?9 i" |$ s
警示装置用于向有关人员通告危险、设备故障问题及其他值得注意的状态,以使有关人员警惕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事故发生。警示装置按接收讯号人员的感觉可分为视觉、听觉等类型。) @' v7 O1 r0 H( H6 V3 N
1.3.9 标志
0 a9 l6 V5 o- E9 q/ j8 P1 z% H 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目视告警和说明手段,它按要求或标准来设计并置放在特定的位置。标志包括文字、颜色和图样,以满足示警的特殊要求。
0 r6 A" p; ?, S7 _4 u/ E7 F1.3.10 损伤抑制
, N @7 ~, Z0 w' N 采用物理隔离,如防火墙、隔离沟等是抑制伤害的一类方法。此外,防护设备、器具也是抑制损伤的重要手段,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专门讲述。
0 U* l7 b4 C, P) ?* `1.3.11 逃逸、救生和救援
, Y, S# Q) |% C( n! y# F' O 逃逸及救生是指人们使用现场的资源自身救护的方法;救援是指其他人员救护在紧急情况下受到威胁的人员和环境的行动。这些行动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事先的救援方案、设计、培训和演练。
: p) k; R0 q3 }& l; [1.3.12 薄弱环节设计
2 }. |6 e0 \0 {: e% _! M 所谓薄弱环节是指系统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部分。安全工程师利用薄弱环节来限制故障、偶然事件或事故所造成的损伤。例如,熔断器(保险丝),用于防止持续过载而引起的火灾或其他贵重设备等的损坏。* O0 A" M# q" e3 [5 Y2 ]* b2 M
1.4 系统全寿命期概念
8 w& C& A B0 p6 A7 t& f3 a. M 系统的全寿命期是指系统从开始发起到最终报废(退役)的整个时期。根据系统的规模、发展技术途径,系统寿命期可以分为论证、研制、运行(使用、维护)、报废等阶段。视情况不同,这些划分及其内容还可有所不同。安全工作应当贯彻到系统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传统的安全评价工作,多集中在运行阶段,"三同时"是在研制及运行两阶段的结合部开展的。/ q2 A' h. \& i( z. l9 ^
1.5 安全性分析9 ]- Z4 g9 Z5 D r3 T3 v
安全性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检查、研究和分析技术,它用于检查系统或设施在各种使用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确定潜在的危险,预计这些危险对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可能性,并确定消防或减少危险的方法。分析的目的在于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消除或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事故的危害后果。 5 [; E7 _6 O0 _' [
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目的是作为事故预防的基本手段。安全性分析,应在系统寿命期的每一阶段都进行,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安全性分析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实践表明,在系统全寿命期的前期良好的安全分析工作,对于系统全寿命期的安全性和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在进行重大改革或者其使用状态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进行重大维修、调试等重大事件时,都要考虑相应的安全分析。这种原则,不仅限于系统硬件,对于系统软件也要有相应的要求。对于采购的设备在必要时也要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4 ?; O. F& y4 U `' P1 X8 r4 z( j0 e( C1.6 系统使用说明
3 z3 C) c- I/ t( f" ^1 ~3 ` 系统在设计、研制完成交付用户使用时,都应有完整的资料,以文件的形式明确系统在运行及全寿命的后续阶段中的安全要求、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以工业标准和设计及研制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系统安全方面的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加以说明,使用户能够接受并按照制造商的要求来运行系统,从而达到控制系统风险的目标。, [. s6 o$ \, \7 |/ S) M
1.7 制造商的责任; P, m* V+ n6 F
在承担一个项目并进行设计和制造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需求,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程,要建立一个为保证系统全寿命期各个阶段安全需求而实行的与使用方的合理的分工。用培训及说明书的方法,指导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系统。了解并收集系统失效、可靠性及危害的记录,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通知所有的相关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或技术服务。 2 W8 y. h, y, @& F9 {6 z4 h
1.8 复习要点
% K" v0 b9 L% U(1) 系统安全的概念/ f7 x6 S1 n9 j' C$ v3 {; W% Z
事政 b: [; p, e V& T
系统
: z, R, C" D. r4 v! x危害% m) R2 l% P7 s+ T# _! u
风险
9 M5 p0 X) N) i( R; z" P1 M危险
, B2 r( N0 W9 i/ |2 u% |6 e系统管理要求
: s: ]( k v0 N/ Y& R(2) 工业设计的安全要求
" W. U p8 C* e(3) 管理设计方法
7 i0 X I) S! z7 q1 u) `1 w能量控制
1 A9 V$ |! h1 l3 X国有安全7 n9 w5 n! s; i/ Q
隔离
& u3 Q. J3 i5 X& p1 c5 S, a闭锁、锁定与连锁
4 U" }4 B L% Q0 ^$ m故障安全设计
1 \1 C& p2 a! U0 }6 v1 d故障最少设计
+ U+ u' _% a j7 t7 W% a- V5 T安全系数法
& }+ o6 L* S J$ M6 Y' K. y警示装置
; j* N2 I5 i2 [# K7 R4 o# c标志3 a+ ~% \1 a1 H
损伤抑制7 T. k7 x; m. \
逃逸、救医和救援4 K7 {8 y5 ^' N
薄弱环节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