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 15: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装上M-cap,感受一言难尽。- _: b) u5 Z/ k X6 o
, \2 I1 N/ A2 a/ R- t) L- @
购买M cap之前,我仅仅只是根据我自己系统的特性与喜好要求,选用了Mcap银膜油浸电容,舍弃了JENZEN和卡达斯,目的是追求更极致、更均衡的HIFI性能。但一直对补品我是持谨慎怀疑态度的,所以一直没冲动摩机。而这次选购Mcap,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对它抱多大期望,因此也就没有了期望越大的失落感可能。
- M! I0 l0 u% w& f- ?" }" [, z! } y$ u1 E- }9 d7 ]
Mcap一装上去,特意播放的是一首弱信号的交响乐片段,目的是想考究这鼎鼎大名、引以为豪的Mcap看家本领究竟会有什么让人惊喜的地方?---结果,不出意料,毫无惊喜(但不会失望4 ?# z9 c4 c) c5 Q: A, O1 @+ a
. q) m" L$ Q0 v& f ),我听不到更多的信息、听不到哪个频段或信息有凸出的表现。第一关,平淡而过。
2 a' y$ `! @% g8 i3 S* ~# [0 d: L4 k7 ?& k) _- o
第二关,换上动态强横的爆棚片段,第一感觉:音场浅了、形体松散了(呵呵,与MCAP自个儿的描述完全颠倒了过来
, }# f- t! E _9 S9 ~
4 x1 D0 h' b( K! d9 B2 @/ @1 V8 A ),但低频发现量感增多了,不过质感并无优化。换上蔡琴渡口,大鼓结实有力了、强横了,但形体感增大了好多,蔡琴的声音也直白了一些---都颠倒了,终于感到了失望
6 [% k9 |; _4 x9 w) G4 v6 p u4 z6 u' ^
第三关,换上小提琴。一开声,意外,声音润泽、是水泽的感觉,琴声松弛、声音带状富有质感,而不是原来的线状圆滑和凸出。这是两种风格,喜欢哪种暂时按下不表(其实目前更喜欢圆润的线条感),但此刻的小提琴和弦乐表现,还是可以迷倒人的。---终于找回了一些认同的价值。然而,这样的水泽,是否就比我原来习惯了的圆润纤细更好呢?不尽然,至少我目前还是喜欢原来的声音表现,这也是我为什么舍弃Jenzen和卡达斯的原因,水泽、味道,都不是我追求的目标,也不大适合我的系统。但我想,对于A88T的绝大多数用家来说,这样的水泽,则必是一剂良药,可放心选用极品耦合电容。; H2 N1 d. M1 V1 }8 G. q' u8 W" h* Q; n
9 u c4 @$ \( C' M( P
# f9 S3 ~; E4 ?% i7 j# d! Z6 U+ c1 Z9 a- k% X
第四关,开始选用杂七杂八的各种发烧碟来测试,总体印象:声音“宽松”了---是“宽”和“松”
$ |1 B# [/ @& P7 E2 ]8 T! X6 K1 k6 E1 H" Z6 z0 {# o/ G
宽是指形体增大了、音场变宽了,是宽阔了;松是松散了,但小提琴与弦乐则是松弛了。总体重播没有更多的细节重现,但有了较污浊的背景,听人声亮白了些,听音乐背景不够宁静。
1 Y+ I* u- F. |* E0 y i* }! q; o: A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cap银油!---失望么?没有,因为还寄希望于煲。但所谓煲,也很有可能是在煲自己的耳朵,慢慢适应这声音的变化。但有一点,煲了以后,声音的表现绝不能在密度、音场深度、背景宁静度方面有所缺失,否则这大名鼎鼎还得让位回斯巴克的原配!
: X/ Q" u$ Y# L2 z/ m$ W9 X' e ^/ ?- e- q" m) W
其实我挖苦Mcap这么多不足,仅仅只有一个目标:斯巴克原配,并没有那么差!关键是如何搭配系统三件套的合理与调教。# F& Z" O+ I% J3 |+ k
- S1 U3 I/ u' G' GMcap买来之前没抱多大期望,装上之后也没有什么失望。继续煲吧..... |
|